查看原文
其他

专家智库 | 张梅玲: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

思维智汇 2021-12-23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培飞思维数学

>>>儿童的数学思维是什么?

>>>儿童思维的发展有没有什么规律?

>>>如果有的话,是什么规律?家长怎么做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?

来源| 培飞思维教学


国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、中科院儿童思维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研究员张梅玲教授讲道:




一、什么是数学思维?


什么是数学思维?很多专家都针对这个问题写过文章,有的说是归纳演绎、分析综合;有的说是函数思维、转化思维、划归思维;反正每个人讲数学思维都有不一样的标准,不一样的分类。讲到数学思维,我想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什么叫思维?思维是一种认识过程,不过它跟感觉、知觉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一个高级的认识过程。高级在什么地方呢?它是间接的、概括的认识过程。

比如说我们讲到车,一定会想到自行车、汽车、公交车等等;讲交通工具,一定会想到有高铁、飞机。车到交通工具又是一个进一步的概括,是一个间接的概括的过程。人们通过借助于语言、表象、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、间接的认识,就是思维;数学思维,其实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,这个事物是什么?是我们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、空间关系、数和形的关系,这样一些客观事物的认识,就是数学思维。借助语言表象动作,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、形的关系等数学的对象来进行思考,这就是我理解的数学思维。

思维是一个高级过程,是分析、综合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的过程,了解了思维的过程,就可以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。

思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直观动作思维、形象思维、逻辑思维;逻辑思维又可以分成形式逻辑思维跟辩证逻辑思维,辩证逻辑思维是最高的一种思维。

如果按照经验跟理论,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:老农民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,什么气候会发生什么?运用经验解决农业上的问题,就是经验思维;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书上学的那些,什么土壤什么温度种什么东西,就是一种理论思维,理论思维还包括很多概念的学习。

思维还可以分成直觉思维跟分析思维,老百姓经常说的:“我突然想起一个什么事儿”,这就是直觉思维。直觉思维对创作很重要,女士可能都有这个经验——走过商店的时候突然停下来,“这衣服特别好”,这就是直觉思维,她没有对衣服的颜色、价格进行分析;另外一种是分析思维——问题、条件等分析了很多,到底买不买这件衣服?这两种思维在生活当中都有。

第三种思维分类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,比如说提到红颜色,人们可以想到很多红色的花,非常发散的那种,而有的是属于集中思维。

最后一种思维思维分类是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(或者叫创造思维)。常规思维就是平时都是这样来处理问题,我曾经听过一个有创造性的专家讲过一个案例,他说有一个职工跟他的老板特别不好,简直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,按什么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问过很多老师,如果碰到跟领导关系特别不好,你怎么解决?有的老师说:我跟领导去谈心;还有的老师:我让领导来理解我;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说:我离开这个单位。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常规思维。

这个职工最后问题解决了,他不是自己走,而是让老板走——他到他老板的领导那去说,我们单位的领导怎么怎么能干,怎么怎么好,说到他领导的领导感叹:哇!那么好一个人放在你们单位大材小用了,上调,到这来当个副局长嘛!这个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非常规思维,这样的人往往更有创造性。

二、孩子思维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?


培养孩子的思维,首先是要认识孩子。

对于3-10岁的孩子而言,他们思维最大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,在思考问题的时候,主要依赖于动作、具体形象的事物,思维数学的很多教具都是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来制定的,通过孩子摆一摆、剪一剪、拼一拼、想一想,从而发展思维。

第二个特点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,开始有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的意识,可以接受一些抽象的东西,比如三角形要有3个边,3比4小1,5比4大1……

大家都知道,语言跟思维是密不可分的,之所以说3岁以后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,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口语能力已经很好了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跨国文化研究,研究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中国的孩子哪个年龄阶段词汇量增加的特别快,这四个国家的语言体系都不一样,但是得出来结果却是相同的——3岁到4岁。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。

三、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?



1

培养观察能力。



观察是属于感知觉的,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高级数学思维培养的基础。

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看书、多出去游玩等有目的活动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。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,专注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不专注便很难去分析综合知识。有记者采访马云的时候问道他:你的座右铭是什么?他说永不放弃。永不放弃换句言来说,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,马云的成功就是在于坚持,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克服外部的、内部的所有干扰。

专注力的培养有些具体方法,比如常见的游戏“找不同”,家长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:

第一种:请把两幅图不同的地方找出来

第二种:请找出两幅图中5处不同的地

这两种提问方式对培养孩子观察力会有差异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

第一种提问方式,没有具体的目标,孩子漫无目的的找很容易只看到比较大的差异,忽视小地方的差异,就以为完成“任务”了。告诉孩子图中共有5处不同更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,因为更有目标性,假如找到4处,剩下1处找不到了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的再认真观察,多次下来以后孩子就知道要有秩序的去看,这就是观察能力的培养。

在家里还可以这样训练:拿8块糖,8个水果,8个小盘?让孩子把糖、水果放在盘子里,拿几个盘子都可以,但要求每个盘子里的糖和水果都一样多。这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,当孩子分出来后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观察几次分的情况有什么相同,有什么不同,“异中找同,同中找异”,这既需要思考又需要思维。


2

分析综合能力


思维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分析综合,但这种能力不会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而增长,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。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面,这是前苏联国家的理论,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离开孩子的自然的发展的阶段,但是又要能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。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,可以通过加减运算、规律等方式,数学当中的一些定式,都是通过分析综合的出来的。夏老师上次课当中讲到的分类,一一对应、部分整体实际上也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。



3

在动作中学会思考的能力


儿童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,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,让孩子在动一动当中,想一想。

前两天一个5岁的小男孩来玩,我给他一张长方形的纸。

我说:你能把它折一下变成两张一样大的吗?

小孩非常快的左右对折;

我又问他:有没有别的办法?

他马上想到还可以上下对折;

我继续问:还有别的办法吗?

他思考了一会儿,摆弄着手中的纸,尝试着斜对角对折,折成了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。

接下来我引导他去观察,问他:在这几次对折的过程中,发现什么共同的东西了吗?

这是有点难度的,他刚开始没有找到。后来他发现了折印,他说都经过一个印子,其实就是中心点。5岁的孩子没有必要告诉他特别抽象的什么是中心点,我只是跟他说只要经过这个点都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图形。他刚开始是不相信的,有点怀疑。我说,你试试看,他就按照通过这个点去折纸,结果两个图形撕下来完全重合了,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、动作证明是可以的。

5岁左右的孩子仍旧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,因此爸爸妈妈在孩子动手学习过程中要刺激他去思考,给孩子提一点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问题,碰到一些困难时,家长要启发他思考。

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,我特别希望家长注意这样几个转化:

(1)平面跟立体的转化,也就是二维、三维的转化

小孩子认识图形,首先是三维,是立体的。家中的冰箱、电视机、衣柜都是立体的,孩子玩的积木,也是立体图形。从三维到二维的转化是数学学习当中空间观念里非常重要的能力。

家长可以拿一些快递的盒子、化妆品的外包装纸盒、牙膏盒等等,让孩子去拆,让孩子感知立体的东西拆开可以变成平面,平面的纸盒折起来可以变成立体,在这两个动作中,体会平面和立体的转化。

孩子玩的积木,也可以拿来作为平面、立体转化训练的工具。给孩子一个积木,让他去沿着积木的形状描边,就能得到一个平面图形。记忆当中最强的记忆是动作记忆,比如骑自行车一旦学会,即便10年不骑,也不会忘记这个动作;游泳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(2)数和量的转化

“量”是具体的,“数”是抽象的。对于孩子来说,他知道“量”,但不一定知道“数”。

我们问过一个差不多两岁半3岁的孩子:你有3个苹果,妈妈又给你买了3个苹果,你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?孩子说:6个。但你问他3+3等于几,他说不出来。

所以在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,家长要注意从“量”上升到“数”。比如我们给孩子看一幅图,这幅图里所有的东西都是3个的:3所房子,3条狗,3朵花,3辆汽车等等,先让孩子观察、寻找,用涂格子的形式表示“量”,比如找到1所房子涂1个红色的方格,找到1朵花涂1个绿色的方格,最后孩子会发现有每种颜色的方格都是3个。要告诉孩子无论是3个苹果,3只鸟,3个小朋友还是3个其它的什么东西,都可以用符号3来表示。

(3)日常概念与数学知识的转化

数学就在生活中,生活中很多活动都包含数学知识。比如说你买了几个苹果回家,拿一个大的、一个小的问孩子,想要“大”苹果还是“小”苹果?这其中就包含了数学中的“大小比较”;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图形,红领巾是三角形,皮球是圆的,桌子是长方形等等。家长一定要重视表象环节的训练,这个中间环节做得好,孩子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基础就更扎实。所以我也经常说,要培养孩子想一想的能力,做完动作变成一个心理地图去想一想,想完以后,根据想的东西再来做一做,这样学得更扎实。



4

在思考中学会思考



数学的核心是思维,思维的发展一定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,家长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去思考呢?

简单来说,就是要打破孩子的平衡,学习就是平衡到不平衡,不平衡又到平衡过程,也就是螺旋上升的过程。比如说他已经知道3+3等于6了,给他3+4呢?这个它的难度不大,3+4等于7,因为都是十以内的,但是如果给他3+9呢,这就是打破平衡了,因为超过10了。再比如搭三角形,问孩子要拿几根小棒,孩子肯定知道,拿3根小棒,三角形三个边,他这时候是个平衡状态,那么我们的教育呢,要产生不平衡,这时候家长可以提个什么问题呢?

“那我要搭两个三角形,要用几根小棒?”

“妈妈我知道的,两个三角形要拿6根小棒。”

这种情况还在平衡状态,怎么让他思考呢?要提出挑战,所谓的挑战要有点难度,打破它的平衡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,拿5根小棒也可以搭成两个三角形。孩子肯定很兴奋的,让他在操作中去尝试,他在动作过程中,突然会发现这个三角形再拿两根到在下面,就变成两个三角形了。这其中就涉及到共用边的问题,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去推理,如果搭3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?

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提要求,在平衡基础上提一个不平衡的、稍微难一点的问题,但是这个点一定要是孩子努力一下能够做到的,不能苛求他去解决超年龄的问题,因为孩子如果努力了还做不到,就容易产生自卑感;努力了能达到,他就会充满兴趣,更加积极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就曾说过,求知的愿望是先天的。


5

适当培养孩子的直觉思维


直觉思维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常见,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,突然对问题有“灵感”和“顿悟”。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直觉思维呢?因为直觉思维对创造性的培养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钱学森钱老就讲过,创造往往是一种“顿悟”,突然之间的一个东西。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创造性也很重要。

今天跟大家提出的这五个方面的建议,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孩子数学学习过程中跟孩子一块实践,做一做还是很有趣的。

编辑|思维智汇

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,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,

若经录用,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。

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。

投稿邮箱:siweizhihui@yeah.net

小编推荐

母亲节活动|用爱画出你眼中的母亲

干货|斯坦福大学研究:“表扬孩子” 与 “鼓励孩子” 的差别会震惊你!

独家|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——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

干货|在关键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,这些方法很值得一试

前瞻|未来20年,学习方式将发生这九大变革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